職能本位教育訓練(CBET)的發展,起源於60年代美國的教育改革運動,發展初期有教育學者對於此類教育的名稱有所爭議,最後落於「績效本位教育訓練(PBET)」與「職能本位教育訓練(CBET)」這兩個名稱的爭論上。為了平息這個名稱上的爭議,美國師資培育學會(AACTE)遂於1971年發佈了一份公報,確認了PBET與CBET這兩個名詞是可以彼此互換使用的。關於CBET名稱在臺灣的使用和翻譯,可見於臺灣早期技職教育和職業訓練所實施的「能力本位課程」,以及目前由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推動的iCAP「職能導向課程」。
有鑑於學用落差是造成臺灣產業人才供需失衡的主要原因之一,因此我們結合了一群具有正規教育背景與產業職能訓練專業的人士,於2018年創立了「產業職能教育訓練發展協會」,以發展產業職能訓練及倡議自由工作為創會宗旨,呼應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願景中提升「教育效能」與促進「人才就業」二項議題為協會主要工作任務。並藉由發展「職能訓練」方式回應第一項議題;並以倡議「自由工作」方式回應第二項議題。